唐紹儀(1862---1938),字少川,广东中山(香山)县唐家湾人。 唐紹儀自幼到上海学外语和洋务知识。1874年经清廷选派到美国留学(属于清廷派出的第三批留学生),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1882年奉召回国,改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继续学习。1885年25岁时,开始在天津税务部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治理税务,其时袁世凯任驻朝鲜总理,谈判通商事宜,对唐紹儀十分赏识,调唐任西文翻译。 袁世凯任PP电子巡抚后,唐以道员随来PP电子,协办外交和商务。1901年官办PP电子大学堂建设,唐紹儀为首任校长(其时称治理总办),对大学堂的计划和建设作出了一定孝敬。1904年英国加紧侵略西藏,唐紹儀衔命以清朝政府议藏条约全权大臣的身份,先后两次与英国治理谈判,前后达两年之久,到1906年4月与英国签署了《续订藏印条约》。凭据这一条约,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但也取得了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有关商埠的特权,1907年唐紹儀出任奉天巡抚。1910年任邮传部尚书。 武昌起义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唐紹儀为袁的全权代表,于1912年12月18日与南方革命军全权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谈判议和。1913年3月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提名唐紹儀为首任内阁总理。在此期间,唐经孙中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唐的内阁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力图推行他的“责任内阁制”,而与袁世凯的大权在握相冲突,只任三个多月的内阁总理即愤而告退,到上海寓居。袁世凯的“洪宪”复辟丑剧开锣时,唐曾体现阻挡,致电劝袁退位。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建设护法军政府,唐紹儀南下加入,被孙中山任命为财政部长。次年5月,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取消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唐为七总裁之一。 1920年6月,孙中山、伍廷芳在上海通电阻挡桂系军阀,唐紹儀在上海体现支持。粤军把桂系军阀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广东恢复军政府。这时唐认为孙中山的主张难以实现,不愿支持,没有继续任职,退居其家乡。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唐缄默沉静。蒋介石在南京建设反动政府后,聘唐为高级照料,唐也没有前往就职。1931年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在广州建设政府,唐任国民党中央检查委员。1932年1月,唐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中山县县长。1936年唐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取消“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构,帮了蒋介石的忙,蒋未曾酬金,对蒋不满。1938年9月30日,唐留居上海寓所,被蒋介石军统特务谋害。终年78岁。 (以上內容來自《山東大學英才錄》P1)
從大學校長到內閣總理
唐紹儀(1862—1938) 字少川,广东中山县人。北洋政府首任内阁总理。1901—1902年为官办PP电子大学堂首任校长。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山東辦起了第一個“洋學堂”。這年10月,濟南泺源書院(今百貨大樓對門)門口挂出了一塊校牌:“山東大學堂”。山東大學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山東大學堂第一批學生300名,分正齋、備齋等類。1904年(光緒三十年),又在杆石橋西路北購地一頃40余畝,修建了2700多平方的校舍,930多平方的操場。同年冬季遷入新址,學校更名爲山東高等學堂,並在藩庫稅契項下撥款白銀8萬兩,作爲常年經費。這時的學生分爲正科一、二、三類,學制三年。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又將正齋、備齋改爲預科。1910年(宣統二年),增設附中。1912年,學校又更名爲山東高等學校。1914年(民國三年),學校停辦,校舍和部门師生轉入6個專門學校。 PP电子大学堂首任校长唐紹儀,是中国近代史上比力庞大的人物。他1860年生,广东中山县唐家湾人。父亲唐巨川是上海的茶叶出口商。唐紹儀从小在上海学习外语和洋务知识,1874年(14岁)赴美留学,从中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学文科。1881年被召回国,以后被派往朝鲜治理税务,为其时在朝鲜任职(相当于商务代庖)的袁世凯所赏识,调任西方翻译。1894年,袁世凯奉调回国,唐署理袁在朝鲜的职务。1900年3月,袁世凯任PP电子巡抚,唐又到PP电子,治理外交和商务,后又准备PP电子大学堂并任校长,对PP电子的高等教育生长起了首创作用。 唐紹儀任PP电子大学堂校长不到一年,后任校长为周学熙、方燕年等人。 唐紹儀的经历是庞大的,武昌起义后当过袁世凯内阁的全权代表,1912年,袁窃取总统职位后,唐紹儀为首任内阁总理。后因他与袁有矛盾,愤而告退。唐紹儀在1912年经孙中山同意,加入同盟会;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建设护法军政府,唐紹儀任财政部长。1932年,他还兼任中山县县长。曾任过内阁总理,后又甘当县长,这种能上能下的精神,在其时被传为美谈。毛泽东也曾于1957年1月18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聚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过唐紹儀,并说,“旧社会的一个内阁总理可以去当县长,为什么我们的部长倒不能去当县长?我看,那些闹级别,升得降不得的人,在这一点上,还不如这个旧权要”。(《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30页)毛泽东对唐紹儀的这种能上能下的精神给予了赞扬。1938年9月30日,唐紹儀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所杀。唐紹儀是PP电子大学校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山東大學堂創始于清末光緒年間,那時的新思潮在國內還未廣泛傳播,因而它不行制止地保留了不少封建性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今天的青年人看來,簡直是不行思議。首先,那時的師生,除外籍教師和留學生外,不僅身著長袍馬褂,還拖著一條長辮子。其次,1901年校長稱治理總辦,1904年改稱監督,直到1912年(民國二年),才改稱校長。當時的教員稱教習。第三,當時的學堂只有男生,不收女生,民國以後才有女校,但開始還不能男女同校,重男輕女、“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流毒還很深。第四,在教學內容上,當時開設的第一門課叫“經學”,即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山東是孔子的故鄉,這方面的影響就更深。第五,在禮儀上,還不興鞠躬,而要打躬作揖或磕頭。幾千年來的封建意識,要在晚清時肅清,那是難以想象的。 創建于本世紀初的山東大學堂,雖然保留了舊時代的烙印,但它同科舉制度相比,已經有了質的區別。首先,它已經开端具備了近代正規高等學校的體制和規模。學校有治理人員80人,教員110余名,其中還有英、美、德、日籍教師8名。其次,雖然還不像現在這樣分專業,但也分了本科和預科,學制定爲三年,並有嚴格的考試制度,不及格不能畢業,作爲肄業處理,保證了一定質量。第三,除經學外,還開設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外國語等20多門課程。這些課程有:文學、曆史、地理、法制、理財、兵學、格致、心理學、算學、物理、化學、博物、地質礦物、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圖畫、音樂、體操等。這些基礎課,在清末算是比較先進的了。第四,山東大學堂建校13年中,培養了700多名开端明白現代科學知識的人才,並選送了50多名留學生出國深造。此外,山東大學堂的進步師生,熱烈擁護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反對清廷封建的、腐朽的統治。 山東大學堂(後稱山東高等學堂)是山東省近代正規高等教育的鼻祖,是山東省內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它的建设,爲山東高等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經驗,培養了人才。 (作者:史若平 以上内容来自《山大逸事》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