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1894——1955)字淺哉,號伯駿。江蘇常州人。劇作家、導演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中國電影、話劇的開拓者,抗戰文藝先鋒戰士。1934——1936年任青島山東大學外文系主任。 一 洪深1894年除夕生于江蘇常州。他青年時代就多才多藝,早在清華大學就讀工科時,就愛好文藝,創作過獨幕劇。和魯迅、郭沫若先生早年留洋學醫,後來轉向文藝事情的經曆相似,他從清華畢業後,赴美留學陶瓷工程,但他激憤于國內軍閥混戰,憂慮于國政日衰,民不聊生,毅然決然地放棄工科專業,抱著革新人心,革新社會的志向,決心做一個易蔔生式向社會挑戰的勇士,到哈佛大學專攻戲劇和文學,成爲中國第一個學習戲劇的留學生。學習期間,創作了《紅》、《牛郎織女》、《木蘭從軍》等英文劇,配合了國內五四運動,抗議巴黎和會朋分中國的陰謀。 中国早期话剧称为新剧,到了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新剧已经没落成为恶性商业化的“文明戏”,跳入自己开掘的宅兆了。20年代初,洪深把一整套缔造舞台艺术的编导制度,演出体制和要领从外洋带了回来,他和欧阳予倩、田汉两位大师一道从差异方面树立了新的精神,开拓了中国新兴话剧的先河,并使之逐步走上进步的现实主义之路。洪深清楚地看到已经衰颓的“文明戏 ”的种种毛病,针锋相对地提出:演戏必须有完整的文学剧本,必须有严格的排演制度,要有纪律,坚决实行男女合演,以及必须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等等。如果没有他在一片混沌黑黑暗赴汤蹈火,大破大立,推陈出新,发扬首创精神,我们的话剧恐怕还要晚若干年才气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1942年茅盾曾引用一位观众的话说“原来在京戏和文明戏以外,另有这样的戏!” 这样的戏“就是洪深先生在 1928年倡议定名的‘话剧’”。 从1924年起,他投身于中国的影戏事业,次年,他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第一个比力完整的影戏剧本《申屠氏》,1927年,美国发现了有声影戏后,洪深亲自去美国订购有声片器材和和聘请技师,首次为我国引进了有声影戏技术,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影戏《女乐红牡丹》。他还开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影戏学府——中华影戏学校,他亲自任校长。仅在 30年代头7年内,他编写了20多部影戏剧本,导演了阳翰笙编剧的反封建主题的《铁板红泪录》。同时他写了《影戏戏剧的编剧要领》、《影戏戏剧演出术》、《影戏界的新生活》、《洪深戏剧论文集》等10余本戏剧理论专著为开创中国影戏事业作出了重大孝敬。 二 1930年洪深參加中共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由于洪深的介紹,中共地下黨員夏衍、阿英打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爲我地下黨領導電影事業提供了契機。夏衍等人由此建设了我黨在電影界的第一個黨小組。 洪深參加了黨領導的中國電影文化協會,他與田漢、聶耳等人當選爲該會執行委員,活躍在當時的影壇。洪深先生注意學習和吸收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但他學洋卻不媚洋,他是一位富有民族氣節和強烈愛國精神的文藝戰士。1929年,上海大灼烁電影院放映一部美國出品的原版辱華影片,洪深精通英語,看了電影義憤填膺,怒不行遏,當即登上舞台痛斥影片辱華內容,廣大觀衆了解真相後紛紛離座並要求退票。洪深因此遭到帝國主義巡捕的毒打和關押。經過上海影劇界人士和社會愛國力量的鬥爭,洪深獲釋,並向法院起訴這一辱華反華、侵监犯權事件。最終取得了這場鬥爭的勝利:影片主演馬克在美國報紙上公開向中國人民致歉;禁止該片在我國其他都市上映;大灼烁電影院登報向洪深致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上海大灼烁事件。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洪深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走私》、《漢奸的孫子》等多部獨幕劇,在街頭、廣場、劇場廣泛演出,無情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的罪惡活動,激發了人民群衆抗日情緒和鬥志。在“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當月,洪深就參加了話劇《盧溝橋》的演出。接著,他趕赴南京導演田漢新編的活報劇《盧溝橋》。當戲正要開演時,南京衛戌司令部突然通知停演。洪深當即打電話給國民黨中宣部部長邵力子,據理力爭,獲准演出。他面對那些在劇場內搗亂的國民黨特務,上台慷慨激昂地向觀衆揭露了國民黨政府屈服于日本駐華大使館壓力的真相。痛斥在場特務阻撓演出的無恥行徑,觀衆們爲洪深愛國激情所熏染,一起把特務們轟出劇場,使《盧溝橋》勝利上演。 爲了抗日救國,洪深毅然放棄了大學教授的職位,參加上海戲劇救亡協會主持的救亡演劇隊,並任第二隊隊長,他動員夫人把孩子送到香港弟弟家,自己留下遺書,率隊奔赴抗戰疆場。他與冼星海、金山等,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過著每天只有一毛錢生活費的艱苦生活,輾轉南京、徐州、開封、鄭州、武漢等地,演出了《九一八以來》、《放下你的鞭子》等劇,一路宣傳抗戰,鼓動民衆。1938年春,在武昌國民黨召開的一次茶話會上,行政院長汪精衛對抗戰形勢發表悲觀失望的論調,洪深當場站起來憤怒駁斥:“我對汪副主席的話有意見!”語驚四座。同年四月,在國共相助新形勢下,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建设,周恩來代表中共方面任政治部副主任,從來決不做國民黨官的洪深爲抗戰大局在三廳主管戲劇音樂事情,他協同郭沫若、田漢將彙集于武漢的各救亡演出隊與進步戲劇團體改編爲10個抗戰演劇隊和5個救亡宣傳隊。抗戰勝利後,他隨複旦大學遷回上海。期間,他熱情支持“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的進步學生運動,遭到校方的解雇。在迎接新中國誕生的日子裏,他編寫了《幾番風雨》等四部電影劇本。他有一篇寫于1945年但未發表的文章《戲劇官》,文中著重揭露了反動當局腐蚀貪汙,权要主義種種醜態惡行,顯示了他熱忱地爲民請命的博大胸懷。1948年,中共地下黨部署他到達東北解放區。翌年2月到北平,5月赴蘇聯參加第一屆世界宁静代表大會。 三 1934年,洪深經梁實秋先生的鼎力大举推薦,校長趙太侔的誠心邀請,加之趙太侔的夫人、著名話劇演員俞珊等人從旁勸說的情況下,情不行卻地來到了山東大學接替梁實秋擔任外文系主任。 洪深一到山大便一改照本宣科的傳統授課方式,而是在講好課文的前提下,著重于結合現實社會,注重實際應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課堂上先生講課生動活潑,學生反映熱烈,效果很好,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不僅如此,他還給外文系四年級學生開了《浪漫詩人》、《大學戲劇》等課。洪深先生在山大雖只有兩年的時間,但作了大量事情。他打破了學生只知埋頭讀書的死沈氣氛,開展了校內、校外的戲劇演出,不僅活躍了山大,而且活躍了青島。他創辦了“山大劇社”,由他導演和主持演出的著名話劇《寄生草》(即《少奶奶的扇子》)在校內、外演出後,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他還對進步的“海鷗劇社”作了鼎力大举指導,使中共地下黨支部通過劇社作了大量宣傳事情。 爲了改變當時山東大學所在地青島文化生活貧乏的狀況,洪深和老舍、王統照等12位文假名人,在1935年7月的一次聚餐會上決定籌辦文學期刊《避暑錄話》。此期刊于7月14日正式創刊,隨青島《民報》發行,每周一期。這個刊物的名稱是洪深起的,其目的就是以“避暑”爲名,抒發自己心裏話。刊物的發刊詞也是洪深起草的。《避暑錄話》雖僅僅出刊了十期,但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紛紛彙款爭相訂閱。 洪深在山大期间,除授课外,还继续影戏创作,于1934年完成了影戏剧本《劫后桃花》。影片描写的是德国侵占青岛后的故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揭露了这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效劳的汉奸的无耻嘴脸。明星影戏公司于 1935年将此剧拍成影戏,由著名影星胡蝶担任女主角,放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映,被誉为历史的照妖镜,青岛历史的真实写照。 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设後,洪深在複旦大學教書,周恩來總理親自出头,力邀他“出山”,擔任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他還曆任中國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在周總理的領導下,積極從事中外文化交流事業,並爲之盡心竭力,鞠躬盡瘁。 洪深南人北相,身材魁梧,说起话来节奏快而有力,声音嘹亮,情感旷达,无私无畏。他的朋友和他的敌人都曾说他是“洪大炮”,晚辈们爱称他是“黑旋风”,年轻的学生子弟则尊敬他为 “洪老夫子”。我想:“大炮”的胆略、正直,“旋风”的气概、风范,“老夫子”的渊博才气、循循善诱,融合起来正是他的完整形象吧!洪深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话剧、影戏的奠基人、大艺术家和学者,同他在待人接物,处置惩罚人际关系以及事情要领等方面的特有性格、作风是分不开的。他的挚友是这样评价他的:洪深是一个时时随处都在为中国人民,为中国人民的戏剧影戏事业勇猛战斗的战士。1951年,舅父到南方视察,途经济南,来到了刚由上海迁到济南的我家看望我的怙恃,他嘱咐他们要克服眼前的暂时困难,要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永远跟党走。时间短暂,且来去急遽,没想到这竟是他与我们的诀别。1955年,他出访东欧等八国,途中在波兰发现患有肺癌,提前回国。弥留之际,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去看望他,体现了他们恒久交往的深厚友谊和周总理对我国老一代文艺革命家的体贴和敬服。同年,8月29日,洪深先生与世长辞。 洪深先生博學多才,一生共寫過36部電影劇本,44部話劇劇本,導演了10部電影話劇和10本電影戲劇理論著作和40多篇論文,並爲當代中國的話劇、電影事業奠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還先後在包罗山東大學在內的六所名牌大學執教,可謂桃李滿天下,著名導演謝晉就是他的自得門生。青島文假名人雕塑園有他的塑像。洪深先生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産和他豐富的人生經曆,爲我們在革新開放的新形勢下的文藝創作,提供了許多有益啓示。 (本文作者爲洪深先生外甥) (以上內容來自《百年紀人》P243)
洪深在山大
洪深(1894—1955) 字成哉,号伯骏。江苏武进人。剧作家、导演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中国影戏、话剧的开拓者,抗战文艺先锋战士。1934-1936年任青岛PP电子大学外文系主任。 洪深于1934年8月來到山東大學,于1936年10月離開回到上海。他在這短短的兩年間,做了不少的事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洪深,字成哉,號伯駿,1894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蘇武進,1955年8月29日在北京病逝。他博學多才,是一位高産的劇作家、導演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中國電影、話劇的開拓者,抗戰文藝先鋒戰士。他一生共寫了36部電影劇本,44本話劇劇本,導演了59部電影、話劇,寫了10多本電影戲劇理論著作和40篇論文。他曾編辦過10種文學、影劇雜志、報紙副刊和叢書(包罗與郭沫若、郁達夫、矛盾、葉聖陶等人相助的)。他先後在山東大學等6所名牌大學從事外文教學30年。本書介紹的就是他在山大的一段生涯。 1932年,趙太侔接替楊振聲出任山東大學校長後,繼續推行楊振聲的廣攬人才的方針,增聘專家學者,充實教師陣容,因而出現了山東大學與北京大學爭聘梁實秋的難事。後經梁實秋的鼎力大举推薦,趙太侔的誠心邀請,加之趙太侔的夫人、著名話劇演員俞珊等人從旁勸說的情況下,洪深情不行卻地來到了山東大學,接替梁實秋擔任了外文系的主任。 當時,洪深已是文藝界的名家,但沒有一點兒名家的架子,爲人慷慨,寬宏漂亮,平易近人,穿著也很隨便,所以很快與同仁們混熟了。在系辦公室裏,只要有洪深在,便很快熱鬧起來。話題多是由他開頭,各人高談闊論,古今中外無所不談,連別系的人也加入進來。有時在談話中,別人頂撞了洪深,他從不惱怒,從不傷情感。 洪深一來到山大,便給外文系四年級學生開了《浪漫詩人》《大學戲劇》《小說選讀》等課。他講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講好課文的前提下,著重于結合現實社會,重在實際的應用。在講授戲劇課時,洪深曾說:“在戲曲方面,我的泰半生經驗,一個鍾頭就可講完。但重要的是怎樣去實踐。” 洪深爲了打破學生只知埋頭讀書的死沈氣氛,他倡議創辦了山大劇社,開展課余戲劇演出活動,活躍了學生們的文娛生活。由他導演和主持演出的著名話劇《寄生草》(即《少奶奶的扇子》),不僅在校內演出,還到市裏去演出,獲得了校內外的廣泛好評。他還對進步的“海鷗劇社”作了鼎力大举的指導、保護,使中共地下黨支部通過劇社作了大量的宣傳事情。 洪深不僅是話劇戲劇家,也是京劇的行家裏手。他在鼎力大举推動新劇的同時,也很是熱愛京劇藝術,並且對京劇有深刻的研究,還能饰演角色演出。當時,他和俞珊都參加了青島著名的京劇票友組織——和聲社。有一次,在山東大學的晚會上,洪深粉墨登場,在京劇《打棍出箱》中饰演範仲禹,他用腳踢起的帽子,恰好戴在了頭上,博得了一個滿堂彩,可見他的京劇藝術功底。 當時,青島的文化生活很貧乏,被稱之爲“荒島”。爲了改變這種狀態,于1935年7月的一天,洪深和老舍、王統照等12位文假名人,在一次聚餐會上決定,籌辦文學期刊《避暑錄話》,于7月14日正式創刊,隨青島《民報》發行,每周一期。這個刊物的名稱是洪深起的,目的是借“避暑”之名,能夠說出心裏話。刊物的發刊詞也是洪深起草的。《避暑錄話》雖僅僅出刊了10期,但是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紛紛彙款訂閱。 洪深在授課之余,繼續進行文藝創作。他于1934年在山大完成了電影劇本《劫後桃花》。它描寫的是德國侵占青島後發生的一個故事,“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曆史。揭露了??????這群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效勞的漢奸的無恥嘴臉。”1935年,明星影片公司將此劇拍成電影,由著名影星胡蝶主演,放映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譽爲曆史的照妖鏡,青島曆史的寫真。 後來由于趙太侔辭去了山大校長,洪深也隨即辭去了山大外文系主任之職,從青島回到了上海,繼續從事電影、戲劇活動。 (以上內容來自《山大逸事》P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