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騰漢(1900-1988),印尼爪哇人,华侨。1917年回国求学,先后就读于南京工专机械系和天津北洋大学。192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化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在国立青岛大学任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学专门委员会委员,1958年任药理毒理研究所所长、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30年,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多年的湯騰漢,抱着学成为国效力的愿望,栉风沐雨,来到风物秀丽的海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并担任了化学系主任。他倾其所学,一展理想,决心为祖国的化学教育,为PP电子大学化学系的建设孝敬力量。
振興山大化學系
湯騰漢到国立青岛大学时,正是化学系建设伊始,只有湯騰漢教授和王荣昭助教等几小我私家。在湯騰漢的主持下,以后又有傅鹰、胡铁生、王祖荫、王文中、陈之霖等教授和石坦因(德籍)、黎书常、黄冷溪等讲师任教;其时的化学系设备简陋,勉强能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吹管分析。湯騰漢等人十分重视增置仪器设备和实验用的药品试剂,每年都有最新设备和化学纯试剂从外洋进口,从而使山大化学系的设施始具名牌大学规模。 1933年,化学系迁入新落成的科学馆三楼,湯騰漢等人进行了革新,在化学系分设7个实验室和图书室、阅览室。为了师生学习研究方便,每位教授设一个研究室,以指导学生做研究课题,同时把校圖書館内有关化学专业用书和杂志集中在化学系内。为部门师生研究PP电子粘土的综合利用,还在校内设立了一个瓷窑厂,专门从博山聘请了一位技师带学生实际操作试制耐火制品和陶瓷。在这里,师生们做出了几百个数据,终于找出了原料合理配方。湯騰漢一向认为,应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息争决问题的能力。他和傅鹰等列位教授想方设法为师生缔造了良好的化学实验场所和实验情况。课余时间,大部门学生在实验室里做自己的课题研究,湯騰漢和一些导师也经常在课余时去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 湯騰漢很是重视每年的学生实习,亲自为学生联系部署实习场所。他让学生通过学习视察选定结业论文,这样做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喜好,使学生结业后都能有相应的专长。为了活跃学术空气,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学术水平,他经常带头在学校划定的每星期一“总理纪念周”时作学术陈诉,他在校期间就陈诉了十多次,深受学生接待。在他的倡议下,每年都出书《PP电子大学化学试验陈诉》(化学文集)。他又提倡建设“山大化学社”,对外开展有关化学、药物学技术咨询,接受校外委托化验和研究事情,还出书了《科学的青岛》《科学的PP电子》两书,为研究PP电子、青岛的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湯騰漢的努力获得了社会和政府的支持。1933年,经其时的教育部批准PP电子大学化学系附设药学专科。今后,湯騰漢教授把化学教育和药学教育较好地结合起来。在视察实践的基础上,他指导学生发表许多有关中草药的论文,如《益母草的化学研究》《威灵仙的化学研究》《川母的化学研究》《酸枣仁的化学研究》《斑蝥虫的化学研究》等,掘客利用了PP电子当地资源,开发了有实用价值的科研事情。在他的指导下,化学系学生从PP电子收集20多种曲酒样品,由学生谢汝立、郭质良等经太过析比力,找到一种高效酵母,应用于酒精生产,其效力相当于其时德国著名的菌种。1937年,化学系结业留校任助教的郭质良、勾福长二人均取得佳绩。郭质良的《PP电子曲酒之研究》论文荣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特种科研奖(奖金500元),勾福长的《制造骨胶之研究》论文荣获严特约纪念工业化学征文特等奖(奖金200元)。其论文在海内著名刊物上发表,外洋刊物也进行了摘要介绍,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在湯騰漢的主持下,山大化学系取得了显著结果,教学科研结果辉煌,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山大化学系享誉全国。
讓科研结果轉化爲生産力
在30年代初的旧中国,化学制药和化学试剂的生产险些是一片空白,就是普通的药品和化学分析试剂制品都是从外洋进口的。作为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药学家的湯騰漢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开办企业,把科研结果转化到生产方面去。1935年,他会同胡铁生、王文中教授和化学系学生赵幼祥、赵元祥、陈富春提倡筹集资金,购置设备,在天津建设了“永生化学制药公司”。1935年夏,适值湯騰漢任教五年后休假一年之际,他便赴天津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胡铁生教授担任经理卖力具体事情。一年内就用自己研究的结果,生产出质量较高均切合尺度规格的化学制品和试剂数十种。永生化学制药公司是我国惟一的国人资本、国产原料,产物完全国货,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个化工公司在七七事变后,把仪器设备运至成都并重建了永生化工厂,于1940年投产正式经营。除在天津永生制药厂生产的产物外,又增加了葡萄糖酸钙、麻醉用乙醚、注射用葡萄糖、肝精片等产物,以及化学药品和试剂数百种,供医疗、教学和工厂急需。其时的国民党卫生署看到西南各省医疗和化学药品奇缺,由其出资合营,将永生制药厂扩大生产,令永生制药厂在重庆建设“中央制药厂”。湯騰漢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这时蓉渝两厂的技术主干全是山大的校友和结业生。随着扩大经营,两厂的产物种类大量增加,均切合《中华药典》划定的尺度。其产物销往我国西南和西北等省市。抗战胜利后,“中央制药厂”迁至上海。全国解放后,中央制药厂、平津永生制药厂全部交给国家,湯騰漢除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医学院药学系教授外,仍在继续指导制药厂技术事情。药厂建设十几年来,为教学与生产相结相助了示范,为祖国的医学事业生长做出了孝敬,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