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登錄 服務大廳 信息服務 圖書館 ENGLISH
山或许況
周廷沖

周廷沖(1917—1996),浙江省富阳县人,我国生化药理学的奠基人,著名生化药理学与毒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一级研究员。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总后勤部医学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生物膜和膜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生物大分子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国家酶工程开放实验室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生化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化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周廷沖教授1917年生于浙江省富阳县。1941年结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先就业于中央卫生实验院药理室,在中国药理学奠基人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医学博士张昌绍教授指导下从事中药药理的研究。194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Balliol学院,在J.H.Bum和OE.Bulbring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传入迷经系统药的研究,1947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并证实了5%CO2的混淆气体能催化离子性药物透过标本的生物膜和差异刺激频率对箭毒的作用发生相应差异的影响。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酶化学实验室,在诺贝尔奖获得者J.B.Sumner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酶学研究。1949年到波士顿麻省医院生物化学实验室,在诺贝尔奖获得者F.A.Lipman教授指导下进行酶杂交种种乙酰化反映的研究,做出了精彩的结果,被Lipman赞美谓:“您曾资助我辨析中间代谢的迷津”。1950年回国,先到华东白求恩医学院(PP电子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任教研室主任兼华东生理研究所副所长,建设了药理学教研室和一系列教学体制。1953年调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始开展抗疟学、芥子气的预防和治疗等项研究。共发表论文127篇,主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60年代后,他主持有机磷毒物生化机理研究,其中有七个项目处于同期国际领先职位。他主持研究的“梭曼和乙酰胆碱酯酶作用的生化机理”,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96年10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周廷沖教授在PP电子的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专业知识财富和科学技术财富,为我们奠基了做人和生长科学专业的基础,现将我们的亲身感受和对他的认识简述如下:

一、嚴格要求,一絲不苟


我在周教授到来不久(1950年)即进入药理学教研室,其时毫无思想准备,从来没有想过从事药理学,只想结业后做一位及格的医生。正在医院实习的我,突然接到领导的通知,与李观海同学到药理学教研室报道。按学校军队治理养成的习惯:通知就是命令,立刻执行,所以,没有多考虑,更没有做视察研究了解情况,就同李观海直奔药理学教研室。我们事先没见过周教授,更不认识周教授,“陈诉”容许进门后,只见一位学者风度父老端坐在办公室正在看资料,料想这就是教研室主任周廷沖教授。待我们说明来意后,就开始了“考试”。

他首先轉身從書架上拿出一本英文有機化學,讓我們每人讀一段講給他聽。我雖然在中學時期和大學開始一段學過英文,可是後來改學俄文,英文已經忘的差不多了,再者,那時學的並非專業用英語,對專業詞彙所知甚少,眼下既然已經如此,只好勉強讀講了一段。對此,周教授未說什麽,第一題總算過關。然後他又在牆壁的小黑板上寫了個“水”字,讓我們講一講對“水”有何見解。這題使我們如丈二僧人摸不著頭腦,水的意思很是寬廣,究竟應該從何談起呢?無奈,學醫的我只好從醫學的角度,談水對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以及臨床治療的需要和意義。談完後只見他搖搖頭,未讲明應該談什麽,又未便反問。此題曾經長期悶在我心中,直到後來聽他的幾次學術報告,經常提到“H3O”,估計他要我談的就在“重水”。

最後又擺出第三個問題:“你們對藥理學有無興趣”?這題目同樣使我難以回覆,說實話當時我對藥理學談不上什麽興趣,又欠好直講。只好委婉地說:“我的藥理學學的不夠好,對其認識不深,現在還欠好談興趣二字,將來幹一時期後,可能會有興趣”。未料,我的話音剛落,他接著就不耐煩地表態:“對藥理沒有興趣,我保你們還回臨床”!就這樣一場考試結束了。可是我們沒有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只好立刻向領導彙報。估計領導對我們的選派是經過認真考慮研究而提出的,可能周教授對我們的情況不太了解,或许是領導向周教授說明了情況,我們才又获得通知,第二次報到進入藥理教研室的殿堂。

通過這次與周教授的接觸,盡管是曲折的,卻有幾個印象深深地存入我的腦海:①周教授對人才的選用及其認真負責;②注重培養對該專業有興趣的人,這樣的人才對該科學有濃厚的事業心;③希望被培養的人有較好的外語和業務基礎;④希望被培養的人能及時吸取和運用新的科學知識。追念起來,這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和培養,我能夠有機會跟隨周教授,做他的助手,在這樣的導師指導下事情和成長,是幸運和難得的機會,真是三生有幸。

進教研室後,他對我們的要求同樣是很是嚴格。馬上就給我一本Clark原版藥理學。當時這是一本內容很新穎的藥理專業書,要我認真閱讀,作好筆記,他對我的筆記都是仔細地修改,對我的彙報認真地聽取,然後向教研室全體同志作讀書彙報。

我和李觀海同學進室後,在提高理論的同時,周教授很注意培養我們的實驗技術和基本功的操作,從洗涮儀器開始到實驗結果的書寫整理,每一個環節都不輕易放過。就如玻璃儀器的洗刷,完畢後懸挂在木架上晾幹時,他经常把淌下來的水滴放到舌尖上嘗嘗味道,以檢查沖洗是否徹底。配試劑離不開吸量管,對吸量管的運用正確與否,關系到試劑的質量。當我們應用吸量管時,他经常是兩眼直盯著我們如何操作,此時我們心情緊張,往往是手指顫動。後來我們在實際事情中,越來越深深地體會到,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须做到一絲不苟,要仔細再仔細,准確再准確,否則,實驗缺乏可靠性,難以得出准確的實驗結果,對出現的問題不易查找原因。所以,“嚴格要求、一絲不苟”是科學事情者的起碼條件,周教授是難得的嚴師。

周教授的這種要求,對我是如此,對其他人也是如此。這對我們這些年輕人來說是可以和應該接受的,因爲這是直率和誠懇的推动和督促。可是這對年齡較大甚至與他年齡相近的、那些從舊社會機關轉過來的人員來說,在情感上经常有些吃不用。但是,事後他們還是心悅誠服。

周教授不光對事情和學習要求很是嚴格,在生活上也很簡樸,時刻要我們注意節約。那時,一方面國家初建,急需物資和資金;另方面抗美援朝支援前方,這在他身上和家庭中也有充实的體現。他對我們這些年輕人的身體和營養時刻挂在心上,知道我們的待遇是“供給制或包幹制”,經濟比較緊迫,再加實驗事情不分假期和晝夜進行,體力消耗較大,所以每逢實驗完成後有可以食用的動物,如鴿子、家兔和狗等,鼓勵我們不要抛掉,要想辦法烹調食用,他還經常帶回家去爲我們烹調加工。當告一段落事情,或節沐日,他又鼓勵我們一定要休息好,盡情地玩。每逢節日常組織聯歡晚會,黃教授帶領微生物教研室的同志們,與我們聯合舉行,並把家中好玩的如橡皮圈、撲克牌、留聲機等一起搬來,與各人配合享樂。

二、 培养人才,甘当伯乐


黄翠芬教授曾经以“直腰做人梯,弯腰做人桥,甘寺库路石子的伯乐精神”,扶持和资助年轻人申报和肩负国家“863”科研计划,勉励和希望年轻人凌驾自己,继续前进,1994年荣获军事医学科学院首届“伯乐奖”,1996年又获全军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周廷沖教授为了尽快尽多地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同样尽心尽力。他在PP电子的年代里,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不拘一格地培养本专业所需要的人才。除了培养本教研室的人员外,还受国家、队伍及地方的委托,办过多次高级及中级药理学师资班,结业后漫衍在全国各地,成为祖国建设中的专业主干或专家。同时接受来自西安医学院、云南医学院、沈阳药学院、山西医学院、江西医学院、青岛医学院、湖南医学院、济南军区卫生学校、平原省卫校、初建时的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各地院校或科研单元派来的年龄巨细纷歧、水平崎岖不齐、时间是非差异的进修生。对每小我私家都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和要求。沈阳医学院还曾派来一位教授学习周教授的生化药理学技术。周教授对这些师资班学员和进修生,都象看待本室的成员一样严格要求,结合实践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并要他们象在自己单元一样的当家作主,认真卖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事情及运动中常分不出哪些人是本单元事情人员,哪些人是学员或进修生。

这些人的到来,是国家领导机关的信任和委托,可以说都是慕周教授之名而来,甚至周教授离开PP电子后,仍然连续了许多年,这不能不说是周教授给我们打下了深厚基础。至今这些人仍然体贴着PP电子大学医学院,纪念着周廷沖教授,留恋着那段美好的时光。

三、 善于思考,不停进取


巴甫洛夫是“条件反射”学说的首创人,他对大脑的功效和人的精神活行动了精辟地联系和论述,50年代初在我国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和学习,周教授一马当先,带头宣讲。厥后对“组织疗法”、“睡眠疗法”、“关闭疗法”等也领导我们进行了探讨。并将辅酶A的研究要领和知识运用于这些方面。其时朝鲜战场上伤病员的救治急需和缺乏血浆,他就发动各人设法研究代用品。在那时间紧张和条件欠缺的情况下,仍然开动脑筋,结合实际领导我们作了一定的科研事情,并发表了如下论文和著作:(一)论文①phorylase of the Jack Bean:Its purification,Estimation and Properties.Archives Biochemistry,1950;26:1;②The Acetylation of coenzyme A Dependent,Acetyl Transfer Systems,Federation Proceedings,1950:9:160;③介绍酵素学,科学通报,1950:1(6);④Separation of Acetyl Transfer Enzume in Pigeon Liver Extract.J Biol Chem,1952;196:89;⑤The Acetylation of D-Glucosamine by Pigeon Liver Extracts.J Biol Chem,1952;196:105;⑥辅酶A与组织疗法关系的研究,全国组织疗法座谈会会刊,1951:78—85;⑦大脑内Ach的测定,华东生理研究所汇刊;1952;⑧细胞学理学和酶化学的关系、中华新医学报,1952;2⑥:447—458(二)著作①主编:《医士药理学》,华东医务生活社,1952;②主编:《醋酸的代谢问题》,华东医务生活社,1952;③主编:《中级药理学及处方》,人民卫生出书社,1952;④加入主编:《药理学》中的第35章《酶与维生素及激素的关系》,北京药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1951.而且经常举行学术讲座,介绍世界有关科学知识的最新生长。

自从周教授离开PP电子后,药理学教研室在科學研究方面恒久停滞不前,一来是设备和手段落后,二来是缺少有力的领导,无主攻偏向和课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碰一通,形不成系列,难以深入。80年代初,周教授曾有时机回教研室,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分析了我们的情况。他开门见山的指出:“现代实验设备和手段在科學研究中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科研思路,在正确的科研思路的指引下,接纳现代科研手段才气相得益彰。没有正确的科研思路,即便占有高精尖的仪器,也决不会有卓越的结果。历史证明,有些重大的发现是用通例手段或简朴的仪器获得的。例如巴甫洛夫常用的要领是唾液计滴;Lipmann和Suthefiand 获得乐成时的实验要领,也不是什么尖端的仪器,而他们的设想和看法却都是最高级的。”一席肺腑之言,对我们是莫大地勉励、开导和资助,茅塞顿开。解决了我们期待和依赖条件改善的思想,在争取更新设备及手段的同时,首先从现实出发,发挥现有的设备和手段。并凭据海内外的本专业生长情况与本单元的原有基础、特点和可能,确定主攻偏向。厥后教研室以“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为研究中心,建设调血脂、抗血小板、血流动力学、抗血凝合溶血栓、脑血管、药动学和抗炎免疫等实验室,就是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形成的。这些实验室各有偏重和特色,又相互配合、目标集中,所以,做出了一些结果,在海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心血管药理学方面占有一席职位。

總之,無論周教授在山東期間或離開以後有,都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周延沖教授是一位赤誠報國的愛國主義者,有堅定的共産主義信念,艱苦創業的頑強毅力,勇攀科學岑岭的創新精神,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誨人不倦的高尚品德,誠摯熱情的事情作風,獻身科學的高貴品質,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是山東醫學界和藥理學界的驕傲,藥理學教研室爲曾有這樣一位主任而幸運,我因有這樣一位尊敬的恩師而自豪。我們一定要沿著周教授開創的门路,繼續前進,爲祖國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聯系我們
地址:中国PP电子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傳真:(86)-531-88565657
值班电话:(86)-531-88364701          
     
舊版回顧
  • 關注微信
  • 關注微博
  • QQ校園號
  • 關注抖音